马洪海表示,中卫市将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东数西算示范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形成支撑中卫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培育、打造了天地奔牛、共享集团、吴忠仪表、小巨人机床等一批龙头企业、明星产品,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83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煤矿机械装备产业链、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链、智能铸造产业链、风电装备产业链、光伏装备产业链,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算力产业链现有亚马逊、西云数据、誉成云创、宁夏希望、银川方达等47家规上企业,大型数据中心7个,主要提供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正在打造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建设国家东数西算示范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基地,打造西部数谷。
光伏电站最核心的部件,是光伏面板上整齐排列的一块块太阳能晶体硅电池,它们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反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建链补链强链条,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是宁夏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一项项强链延链补链的举措正加紧推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我区一项项强链延链补链的得力举措,正加紧推进:做优做强新型材料,围绕优势领域加快打造光伏、储能电池、先进半导体、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产业链,高水平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聚焦智能铸造、矿山机械、仪器仪表等优势领域及配套产业,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链。着力补链强链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条,可以带来什么?产业链条,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和新企业的出现,对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打造区位品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在业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项目带动下,锂电池产业将进一步协同推进,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围绕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龙祥80万吨光伏支架等新能源装备项目建设。深入推进13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药用枸杞、双羔滩羊、优质专用粮食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种(系)选育。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方面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等。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探索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民主决策、风险防范、监督考核等机制,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服务平台。
协调推进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强化区内定点帮扶工作。强化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撤并村庄、盲目建牌楼亭廊。持续开展宁夏品质中国行、全国知名经销商走进宁夏等推介活动,办好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支持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涉农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11.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创建产业集群1个、产业园1个、示范园2个、产业强镇2个,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综合产值分别增长17%、10%、10%、6%、5%和6%以上。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群众能力,加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
19.强化农业经营性增收。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常年菜地保有量,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
深入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快研发推广适宜山区作业、小型养殖户粪污处理、酿酒葡萄作业、柠条平茬等农机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以上。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增效计划,形成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和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加快推动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提档升级,支持地方小板块产业扩规增效。抓好粮食安全教育,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打破市域、县域、镇域界限,立足产业连片集群和比较优势,改造提升贺兰德胜、惠农红果子、吴忠金积、中宁新水等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区。分区分类推进粪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
坚持粮食产业化,在订单农业、加工增值、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精准扶持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在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公示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联络方式,提供724小时公证法律咨询、业务预约办理等服务。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强化农村宗教工作治理责任,坚决整治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问题。到2023年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2%以上。
持续发挥832平台作用,开展消费帮扶行动。在每个地级市选择12个县(区)开展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对成效显著的,自治区财政给予保费奖补。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政策,在财政预算内投资、自治区统筹的土地出让收益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总结推广适宜本地化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适度扩种大豆和油料。
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15.深入推进新三品一标建设。
探索供销社与行政村共建机制。2.强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和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
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经营主体实施,政府和经营主体按规定获取收益。因地制宜培育预制菜产业,发展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因地制宜增加食用菌种植。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一批数字乡、数字村、数字新型经营主体。坚决打好四水四定主动战,加快实施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202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93.7万亩,高效节水农业74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造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
强化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实现定点培训与定向输出精准对接。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稳慎推进平罗县、贺兰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业防灾减灾骨干工程短板,提升抗旱、防汛、防病、防虫、防冻、防冰雹等应对处置能力。推进休闲农庄高质量发展,实施一庄一码工程,拓展提质升级空间。
发布评论